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有三個任務:
1.正確計算固定資產的折和修理費用,并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和修理的核算,保證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實現。
2.嚴格管理固定資產卡片,對固定資產卡片進行管理,包括卡片的增加、刪除、查詢、打印、按月匯總、分類匯總等。
3.正確、全面、及時地記錄固定資產的增加、減少、使用等情況,保護生產資料安全完整。企業(yè)增加固定資產可以通過購置、建造等方式進行;通過出售、報廢等途徑減少固定資產。
為了真實地反映和監(jiān)督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和實際情況,必須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賬簿體系。由于固定資產本身的特性,應對固定資產進行總分類及明細核算,在固定資產核算的賬簿體系中,“固定資產登記簿”總賬按原值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;“累計折舊”賬戶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價值;“固定資產登記卡”對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。
計算折舊的方法有多種,如“平均年限法”、“工作量法”、“雙倍余額遞減法”、“年數總和法”等,在實際工作中,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,是通過編制“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”來進行的,它是進行固定資產折舊總分類核算的依據。
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系統(tǒng)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,即數據存儲量大、日常數據輸入量少、輸出內容多。
在一般工業(yè)企業(yè)中,固定資產不僅價值高,數量也多,反映每一項固定資產的數據項也比較多,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投入運行初期,需要通過系統(tǒng)初始化,把當前固定資產有關數據全部一次輸入計算機,從整個存儲量來看,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是一個數據量大、占用存儲空間較多的系統(tǒng)。
自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投入運行后,日常需要輸入的數據只僅限于固定資產的購入、清理、出售以及內部調動等涉及企業(yè)固定資產變動的情況,所以一般來說,企業(yè)日常發(fā)生這類業(yè)務不是太多,而且發(fā)生頻度也是很少的,除此以外,需要輸入的數據也很少。這個特點對于計算機來說,是個非常有利的條件。其原因在于輸入的數據少,出錯的機會也少。一件固定資產的有關原始數據一旦正確輸入后,直到它報廢或出售為止,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使用。
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的日常輸出量較大。這是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,往往同一項固定資產的數據項指標要求反映在不同的輸出賬表上。在手工管理方式下,編制這種輸出賬表的工作量不僅很大,而且受手工條件的限制,容易出現數據不一致的差錯。采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后,生產賬表的速度提高了,也可以避免數據的不一致現象。
從另一方面來看,采用計算機處理后,需要建立嚴格的變動數據采集制度,設置專職人員負責系統(tǒng)的運行維護。固定資產建成或投入使用后,會分散在企業(yè)各個使用部門,涉及許多具體使用人員,使用中雖然平時變動較少,但是一旦發(fā)生變動往往容易被忽視。
所以,在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時,首先要進行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,賬實相符后,再輸入計算機;另外更重要的是,一定要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管理與變動數據采集制度,作為企業(yè)會計系統(tǒng)內部控制制度的組成部分,確保執(zhí)行,以便能夠及時采集變動數據,更新有關記錄,使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能夠正確反映企業(yè)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。